国内可靠的配资平台做法:二者洗净后放入锅中
大暑
宋代 曾几
赤日几时过,清风无处寻。
经书聊枕籍,瓜李漫浮沉。
兰若静复静,茅茨深又深。
炎蒸乃如许,那更惜分阴。
大暑,二十四节气之一,正值中伏前后。
今年伏天也出奇的热,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,把所有的热情都洒向了大地。
在它热辣辣的关照下,人们常易头晕目眩,大地也变得炙热难耐,大家需要做好防暑工作,高温之下,正确的养生方法非常关键。
一、大暑宜食
大暑时节,可以增加清热解暑、健脾利湿类食物的摄入。
展开剩余90%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,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,均可放心食用。
荷叶、西瓜、莲子、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。
扁豆、薏仁具有健脾功效,是脾虚患者夏日食疗佳品。
(一)养生粥品
1. 薏米红小豆粥
原料:薏米50克,红小豆25克。
做法:二者洗净后放入锅中,加适量水浸泡3~4小时后同煮至熟,冷却后食用。
功效:清热、利尿、解毒。尿频、尿急、尿痛的患者可经常食用。
2. 苦瓜菊花粥
原料:苦瓜150克,菊花30克,粳米80克,冰糖适量。
做法:苦瓜洗净去瓤,切成小块。
粳米和菊花洗净,二者同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 大火烧开后,将苦瓜块、冰糖加入锅中,改用小火煮至米烂粥稠即可。
功效:清暑热,止痢解毒。
适用于中暑烦渴、下痢等症的辅助食疗。禁忌:忌同时食用湿燥、麻辣、厚腻的食物。
3. 西瓜皮粥
原料:西瓜皮150克,大米60克。
做法:将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,切成丁。
大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中,加入适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,再转用小火煮成粥,调入白糖。
功效:清热解暑,利尿消肿,常食可防中暑。
4. 绿豆粳米粥
原料:绿豆80克,粳米100克。
做法:将绿豆放入温水中浸泡2个小时,再和粳米一起加入 1000毫升清水煮粥。
用法: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。
功效:祛热毒、止烦渴、消水肿,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。
(二)养生菜品
1. 炝拌什锦
原料:豆腐1块,嫩豆角50克,西红柿50克,木耳10克,香油、植物油、精盐各适量。
做法:将豆腐、豆角、西红柿、木耳均切成丁。
锅内加水烧开,将豆腐、豆角、西红柿、木耳分别焯透(西红柿略烫即可),捞出沥干水分,装盘备用。
炒锅烧热,加入植物油,把花椒下锅,炝出香味,再将盐、西红柿同入锅内,搅拌均匀,倒在烫过的豆腐、豆角、木耳上,淋上香油搅匀即可。
功效:生津止渴,健脾清暑,解毒化湿。
2. 凉拌金针菜
原料:黄花菜、盐、麻油。
做法:将干的黄花菜浸水泡发。将洗净的黄花菜放入开水里氽烫至熟,约2 ~ 3分钟。
氽熟后,滤干水分,倒入碗中,加入适量盐和麻油,拌匀即可。
3. 荷叶冬瓜汤
原料:鲜荷叶一张(洗净、切碎),鲜冬瓜300克。
做法:将鲜荷叶和鲜冬瓜加水煲汤,食盐调味,饮汤食冬瓜。
功效:清热解暑,利尿除湿,生津止渴。特别适合暑天口渴心烦,咳嗽、痰黄稠,小便量少、色黄,口腔溃疡者服用。
4. 绿豆南瓜汤
原料:绿豆50克,老南瓜300克,食盐少许。
做法:绿豆清水洗净,趁水气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(3克左右)搅拌均匀,腌制几分钟后,用清水冲洗干净。
南瓜去皮、瓤,用清水洗净,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待用。
锅内加水500毫升,烧开后,先下绿豆煮沸2分钟,淋入少许凉水,再煮沸,将南瓜入锅,盖上锅盖,用文火煮沸约30分钟,至绿豆开花,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。
功效:清暑、解毒、利尿、生津益气。
5. 清暑益气汤
清暑益气汤出自《温热经纬》,以西洋参、石斛、麦冬、黄连、竹叶、荷梗、知母、西瓜翠衣、甘草、粳米等成药,具有清暑益气、养阴生津之功效。
(三)养生饮品
1. 乌梅酱
《千金月令》中记载,六月可以吃乌梅酱止渴。以乌梅捣烂,加蜜适中,调汤微煮饮之。
2. 香薷饮
香薷饮,可治疗夏日乘凉饮冷、外感风寒、内伤暑湿所致的阴暑证。
香薷饮是中医有名的方剂,由香薷散演变而来,药味相同,制成散剂叫香薷散,熬成煎剂就是香薷饮。
本方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药仅3味:香薷,炒扁豆,姜厚朴。主要功用为祛暑解表,和中化湿。
(四)养生药膳
1. 黄瓜生津止渴
黄瓜有清热利湿、解毒消肿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可辅助治疗身热烦渴、咽喉肿痛、风热眼疾、湿热黄疸、小便不利等病症。
2. 绿豆清热解毒
绿豆具有清热解毒、利尿除湿的作用,非常适用于夏天出现湿热郁滞、口干口渴、小便赤热、便秘、目赤肿痛等症状时食用。
绿豆性寒,容易损伤胃气,慢性胃炎、慢性肠炎及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。
3. 西洋参补虚抗乏
西洋参性凉而补,能扶正气,降火,生津液,除烦倦。
酷暑盛夏,炎热多汗会损耗正气,损耗人体的阴津,伤阴生虚火,出现疲乏倦怠、心烦意乱等症状,可在汤料里添加一味西洋参,其补虚抗乏效果显著。
4. 金针菜清热解忧
可补气养血、清热去湿、解除忧愁愤怒,也含蛋白质、胡萝卜素、纤维质、钙、磷、铁等营养元素。
二、中暑后的饮食养生禁忌
夏季天气炎热,特别是进入盛夏后,湿度明显增大,空气流通性差,更加显得闷热异常,常在室外劳作的人们或抵抗力低的人,很容易中暑。
中暑后除及时采取治疗外,在饮食上也有四种禁忌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。
1. 忌大量饮水
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,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。切忌狂饮不止。
因为,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,进而影响消化功能,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。
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,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。
2.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
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,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、寒性食物,会损伤脾胃阳气,使脾胃运化无力,寒湿内滞,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、腹痛等症状。
3. 忌吃大量油腻食物
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,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。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,会加重胃肠的负担,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,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,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,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。
4. 忌单纯进补
人们中暑后,暑气未消,虽有虚证,却不能单纯进补。
如果认为此时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。
因为进补过早的话,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。
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卷土重来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
大暑要避开闷热天气过度劳动,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,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适中的运动。
以上大暑饮食养生方法,照做则能促进身体健康。
另外,若出门,还要做好其他一些防晒措施,比如穿防晒衣、擦防晒霜、戴太阳帽等。
三、大暑修身顺四时
能量卦象对应:遯卦开始生成期
天时能量对应:六月
地支时能量对应:未时【13~15时】
月度周期律对应:初十日
臟腑能量对应:脾臟
经络能量循环对应:小肠经
天地能量主运:土炁信德能量输布尾期
六气能量主气对应:太阴湿土
八风能量对应:景风转凉风
四季五行对应:阴土
五音能量对应:宫音波
人体脊椎对应:第3胸椎(T3)
大暑期间,遯卦开始形成,遯是遁的异体字,具有隐退之义。
《周易参同契》从质象学的层面指出:“遯世去位,收敛其精。怀德俟时,栖迟昧冥。”
遯卦能量态的出现,代表着年度周期律中天阳能量开始失去其主导的地位。
天阳能量从遯卦开始生成时已经正式收敛它的精华。
天德阳性能量被地炁能量逐步地取代,如果还希望它的阳炁能量再次恢复主导地位,就必须等待下一个年度周期律时机的到来。
心中的火凤凰将进入漫长的歇息状态,对于法天还没有成功的人而言,就可能又会退回到昏暗不明的愚昧中,而无法保持住“明明德”的状态。
该文摘自熊春锦先生著,《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·四时之夏》,北京:中央编译出版社,2016年。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最好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新手炒股配资平台 磁器口古镇:古色古香的巷子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