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票配资中心网站俄军再想消灭乌军远程防空系统变得异常困难
这几年来,外界普遍认为俄罗斯在战略层面犯下了重大失误,其核心问题在于战争初期对自身实力过度乐观,同时对对手的抵抗能力估计不足。
早在7月22日,俄军便捕捉到战机,趁乌军第155旅兵力补充不及时且对地面战况判断失误,派遣突击队潜入红军城。城内突击队与城外正规军紧密配合,向乌军发起冲锋,重创乌军有生力量。经过数日清剿,俄军已接近完全控制顿涅茨克地区这一战略要地。
红军城在俄乌冲突爆发前,人口超过10万,占据着一条关键补给公路。这条公路如同纽带,将其他军事枢纽紧密相连,构成了乌克兰在顿涅茨克地区的防御中枢与后勤命脉。一旦红军城失守,乌军东部补给线将面临被切断的巨大风险,进而可能导致整条防线崩溃。此时,摆在乌克兰面前的只有两条路:要么及时止损,退出顿巴斯地区,接受东乌被俄罗斯全面控制的事实;要么退守至临时州政府所在地克拉马托尔斯克,冒着补给线被切断的风险,继续拖延俄军推进速度。
意识到战况对自己极为不利,乌克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与俄罗斯展开了第三轮直接谈判,议题聚焦于战俘交换与领土划分。对俄罗斯而言,此时攻下红军城,完成对东乌的全面控制,是体面结束战争的最后良机。当下,俄罗斯面临的战况已十分明朗:在彻底耗尽乌克兰兵源之前,俄军根本无法推进至基辅,只能集中精力完成对东乌的控制。
而乌克兰也几乎耗尽了战争潜力。北约的援助并非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,许多援助项目甚至从无偿转变为战后需偿还的贷款。特朗普对乌克兰的援助政策反复无常,谁也无法保证乌克兰未来能获得多少援助。一旦美国认为乌克兰失去继续投资的价值,翻脸速度定会比翻书还快。毕竟,当年美国能抛弃阿富汗前政府,如今同样可能抛弃乌克兰。
当然,乌克兰绝不会接受东乌被俄罗斯占领的现实。即便签署停火或停战协议,乌克兰仍会保留对东乌、克里米亚的主权诉求,为日后以武力夺回失地创造政治条件。
俄罗斯虽扩大了版图,但特别军事行动预定的绝大部分目标均未达成,如对乌克兰去纳粹化、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等。与有限的版图扩张相比,俄罗斯付出的代价极为惨重,即便完全占领东乌,也只能以惨胜来形容。而俄罗斯的这段经历,也为中国留下了四个必须引以为戒的深刻教训。
其一,不能过度依赖导弹。战争初期,俄罗斯主要依靠巡航导弹、弹道导弹、机载空对地导弹对乌军发动攻击。然而事实证明,导弹更适合用于摧毁压制高价值目标,如预警雷达、指挥中心、防空阵地、基地等。对于分散且具备一定机动能力的目标,导弹的打击效果则大打折扣。特别军事行动伊始,俄军最大的失误便是企图用导弹摧毁乌军防空系统。乌军通过分散部署、设置假目标等手段,使大部分防空系统躲过了俄军打击。这直接导致俄空天军在后续空袭中,战斗机暴露在乌军S200、S300远程防空火力之下,被迫低空飞行以躲避锁定。但低空飞行的俄军战斗机又极易成为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偷袭目标,开战前几个月内,苏 - 30、苏 - 34均有被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的案例。
开战突袭失败后,俄军再想消灭乌军远程防空系统变得异常困难。乌军通过不断转移阵地、设置假目标等方式规避俄军导弹打击,以至于战争持续三年多,乌军手中仍有S300防空系统可用。
此外,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造价高昂,尤其是射程超过远程防空系统的中远程导弹,造价基本都在200万美元以上。若俄军用这些导弹打击价值200万美元以下的目标,无疑是一笔亏本的买卖。无奈之下,俄空天军只能让战斗机使用火箭弹、航空炸弹摧毁低价值目标,这进一步增加了俄战斗机的损失率。
实际上,在海湾战争、科索沃战争中,虽然战斧式巡航导弹以及各种防区外打击武器大放异彩,但对地攻击的主力却是大量激光制导炸弹、短程空对地导弹、滑翔制导炸弹。俄军过度依赖远程导弹的战术,导致导弹库存在开战几个月后便开始告急,而俄罗斯军工又无法为军队提供充足数量的远程导弹,甚至需要从朝鲜购买导弹补充库存。直到2024年,俄罗斯军工完成转型后,才开始稳定向俄军提供各种激光制导炸弹、滑翔制导炸弹,有效降低了俄罗斯空天军的损失率,后期俄罗斯战斗机鲜有被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的记录。
而且,俄乌冲突的实战经验表明,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使用常规战斗部,对军用机场的压制效果有限。俄军耗费十余枚弹道导弹攻击一座大型军用机场,往往只能让机场瘫痪12 - 24小时。随着后期北约援助的各种工程车辆投入使用,乌军修复机场的速度进一步加快,以至于战争持续至今,乌克兰空军的战斗机仍能升空作战,且有充足的机场进行分散部署,让俄罗斯始终无法找到重创乌克兰空军的机会。
反观乌克兰,使用各种无人机发起偷袭,频繁导致俄罗斯空军基地受损,大量高价值军用飞机遭到破坏。这种不对称打法极大地弥补了乌克兰的空军劣势,颇有“你打你的原子弹,我打我的手榴弹”的意味。
其二,切勿低估北约援助乌克兰的决心。战争初期,北约对俄乌冲突持谨慎态度,仅向乌克兰提供轻武器援助。后来逐渐发展到提供坦克与火炮等重武器,随着战争陷入胶着,北约又无视俄罗斯警告,向乌克兰援助喷气式战斗机、巡航导弹,最终甚至允许乌克兰使用北约武器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。
此外,北约对乌克兰的情报支援,让乌克兰在反攻中更加得心应手,多次抓住俄军防线漏洞发动猛攻。开战仅三年时间,西方就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2500亿美元的援助。三年间,乌军装备从苏联化基本转型为北约化,防空与反舰能力得到大幅强化,让俄军付出了巨大伤亡代价。
其三,犹豫不决必将导致失败。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,俄罗斯仍幻想通过惩戒性军事行动逼迫乌克兰妥协。俄军在推进过程中束手束脚,生怕局势失控,甚至出现了俄军装甲部队在乌克兰街头等红绿灯的荒诞场景。当俄军大部队逼近基辅时,俄罗斯却听信西方的斡旋,与乌克兰进行谈判,给了乌军宝贵的重整防线时间。待乌克兰完成防线重整后,俄军再想占领基辅已不可能。此后,战争陷入拉锯战,俄罗斯被迫与乌克兰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消耗战。
若战争初期,趁着北约对乌克兰的大规模援助尚未到位,俄罗斯军队不惜一切代价推进,尽可能抢占战略要地,乌克兰在后续谈判中的筹码将会大幅减少。打仗时务必牢记,在尚未占据绝对战场优势时发出的谈判请求,往往只是敌人在为重整旗鼓争取时间。
其四,低烈度实战经验并不适用于高强度战争。俄乌冲突初期,不少人看好俄军,尤其是曾在叙利亚战场上表现出色的“合成营”,就连北约也对俄军的合成营赞不绝口。然而战争爆发后,俄罗斯的合成营在大规模实战中暴露出严重缺陷。由于对后勤依赖极大,且人手不足,合成营在攻势受挫或面临敌军反扑时,经常被迫丢弃大量重装备,包括T90坦克在内的先进武器也“化为乌有”。
美国在伊拉克战场上积累的“治安战”经验,以及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上积累的“剿匪战”经验,在大规模战争中几乎毫无用处,甚至可能导致军方依据错误的实战经验做出错误的战略部署。开战三年后,俄罗斯的合成营已难觅踪影,转而重新采用挖堑壕、埋地雷、火炮猛轰的传统作战模式。
面对俄罗斯以数十万伤亡为代价换来的教训,中国必须引以为戒,深入研究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中国虽不主动发动战争,但也要随时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。因为热爱和平,所以研究战争,唯有如此,方能达到敢战方能止战、能战方能言和的境界。
最好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云南炒股配资公司中过数字彩1千万以上的专家都在这儿!]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