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十大正规炒股平台和金正恩签了《全面伙伴条约》
9月19日,半岛两件事挤在一起。早上,平壤,朝鲜官媒说金正恩去看了攻击型无人机试飞,很满意,说超预期。下午,首尔,一家韩国基金会发了评估报告,说俄朝算总账,朝鲜给得多,拿得少,回报率也就十分之一。听着像两条线,其实拧在一起看更有意思。
先说无人机。朝鲜电视给了画面,外形、尺寸、进气道,都被外界拿来和美国“全球鹰”对照。金正恩夸得很高,说明平壤想对外释放一个信号:我们不止有火箭炮,还有长航时的侦察打击平台。接着的问题就来了,这样的东西怎么做出来的?外界自然盯向技术来源。
再看那份韩国报告。它说过去两年,朝鲜向俄罗斯提供了大约98亿美元的武器和弹药,还声称包括上万名士兵的支援。这个口径非常大胆,至少“出兵”部分,莫斯科和平壤都否认,现场证据也不公开。所以这里先记下“他们的说法”,不能当成铁板钉钉的事实。
报告还估算,俄罗斯给朝鲜的回报只有约12亿美元,主要是粮食和石油,还有有限的武器,比如防空系统、干扰器,可能再加几架战机。结果他们得出一个:这是“不平等伙伴关系”。同样来自韩国的国防分析研究所,之前还抛过另一个数字,说俄罗斯受益可能高达200亿美元。口径不一,说明水很深。
我看问题在账本之外。单看钱物,容易漏掉更关键的一层:以物换技。军工的敏感技术,不会开收据,不好写进表格。朝鲜要的不是眼前的利润,而是明天能用的本领。这是下棋,不是做日结的生意。
把时间线往前拨。6月19日,普京到平壤,和金正恩签了《全面伙伴条约》,写进了“相互援助”。这张纸,把两边的合作从“点对点”推向“成体系”。对平壤来说,又多了一个支点,不再只把篮子放在北京这一边。
然后看物流。自2023年秋天,美韩公布的卫星图一直在盯罗先—哈桑通道,集装箱列车来回跑。美国在今年多次对外说,朝鲜给俄罗斯运去了一万只以上的集装箱,里面多是炮弹、火箭弹和短程导弹。这些都是战场消耗品,俄罗斯确实需要。
回报呢?除了粮油,美国和韩国的情报评估多次点名,俄方在卫星、导弹制导、电子战上给了朝鲜“手把手”的帮忙。2023年11月,朝鲜把“万里镜-1号”送上天,之后又继续准备发射。技术咨询和试验场支持值多少钱?很难换算成美元。
韩国情报界近来还透出口风,说俄罗斯拆解退役装备给朝鲜研究,涉及潜艇和电子战。个别韩国媒体甚至提到“核潜艇部件”“反应堆研究”。这类说法目前没有公开证据,俄朝两边也没有承认。但如果哪怕只兑现在一小块,对朝鲜都是跳档升级。
把镜头拉回到无人机。朝鲜这次展示的攻击机,外形和尺寸到位,要飞起来,还要气动、材料、发动机、航电配套。纯靠闭门造车很慢。若有外部样机、关键芯片、测试数据和场地,进度就会快很多。我不说就是俄罗斯给的,但这条时间线搭得上。
单用“回报率”看俄朝合作,会低估朝鲜的算盘。平壤愿意多给,是换技术、换政治保护、换一个能和莫斯科并肩的姿态。掰手腕时,先把对方扶上台,后面才能要更多的戏份。这是他们的取舍。
代价也在抬头。联合国虽然卡着程序,但美欧日韩的单边制裁在加码,海上查缉更密,朝鲜的外汇更紧。韩国和日本在导弹防御上加速,和美国的联合演训更频繁。这会反过来压缩平壤的回旋空间。
站在首尔这份“十分之一回报率”的报告,还有国内用途。它能提醒公众:俄朝抱得更紧了,需要加码对乌、对朝的预算。同样,它也在对外塑造一个印象:朝鲜在这段关系里不占上风。把对手讲小,是舆论战的常规操作。
最后给一个现场画面。罗先港的夜里,吊机顶着黄灯,把一只只绿色集装箱落到铁轨边,雾气贴在海面上,列车的红尾灯一亮一灭,然后开向北边的山谷。等它回来,车厢里会不会多出几箱“关键零件”?
最好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股票配资宝 [扫码下载app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