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盘配资公司简单说就是体内水湿排不出去
不少人体检时总发现自己长结节、息肉,除了遗传因素,更和体质有关。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的冯春祥主任医师曾提到,痰湿体质的人更容易长这些“小疙瘩”,早点调体质,能减少它们出现的可能。
先搞懂:啥是痰湿体质?为啥爱长结节?
痰湿体质,简单说就是体内水湿排不出去,慢慢聚成“痰”,这些痰湿会跟着经络在身体里游走,堵在哪个脏腑或部位,越积越多就形成了结节、息肉。
这类人平时有这些表现:
- 大多偏胖,尤其是肚子上的肉松松软软;
- 皮肤爱出油,尤其是脸和头,总像没洗干净;
- 浑身没力气,精力差,稍微动一动、忙一点就累,严重的还会胸闷、喘不上气。
如果长期这样,建议去大医院的“治未病”科看看,早点调理体质。
痰湿体质的人,多半有这两个特点(后天养出来的)
冯春祥医生说,痰湿体质除了少数是遗传,大多是后天习惯搞出来的,核心就两个问题:
1. 爱吃高脂高糖的“重口味”:比如肥肉、奶油、巧克力这些,吃多了身体代谢不了,容易变成痰湿;
2. 吃饭没规律,饥一顿饱一顿:忙起来不吃饭,闲下来又暴饮暴食,把脾胃彻底“折腾坏”了——脾胃是代谢水湿的关键,它一弱,水湿排不出去,自然就成了痰湿。
改善痰湿体质,记住这10个小方法,简单好操作
除了少吃生冷油腻、按时吃饭,这10个方法也能帮着调体质:
1. 吃点茯苓做的小糕点
如果痰湿不严重,可以试试食疗:多吃茯苓做的糕点。茯苓能帮着排湿气、健脾胃,磨成粉做糕点,既好吃又能慢慢调。
2. 陈皮+薏米+山药+大枣,煮水/煲汤
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李泉旺医生建议,陈皮能理气健脾,搭配薏米、山药、大枣,一起煮水或煲汤,适合痰湿体质且经常腹胀、拉肚子的人。
3. 陈皮+白扁豆+茯苓+莲子,煮水喝
还是李泉旺医生的推荐:陈皮配白扁豆、茯苓、去芯的莲子,煮水喝能健脾祛湿、安神,适合痰湿重又爱腹胀、失眠多梦的人。
4. 喝碗冬瓜粥,清热又祛湿
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王新志医生分享过:用100克鲜冬瓜(连皮,洗去白霜)或15克冬瓜子,加100克大米、50克生苡仁,一起煮成粥,少加点盐调味。冬瓜连皮煮,祛湿效果更好。
5. 按揉丰隆穴,帮着化痰
佛山市中医院的钟伟泉医生说,丰隆穴是“化痰要穴”,每天按两次,能帮着排痰湿:
- 找穴位:坐着屈膝,外膝盖眼到外脚踝尖连线的中点,就是丰隆穴;
- 按法:用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按,中指用力,先按后揉,每次5分钟,按到有酸胀感就行。
6. 常按足三里,养好脾胃
李泉旺医生提醒,足三里能调脾胃、补气血,脾胃好了,痰湿才好排:
- 找穴位:小腿前外侧,外膝盖下3寸(约4指宽)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;
- 按法: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双侧,每次每穴5-10分钟,按到酸胀发热。
7. 结节人群试试:绿萼梅+玫瑰花茶
冯春祥医生建议,有结节的人可以喝这个代茶饮:2.5克绿萼梅(白梅花)+2.5克玫瑰花,泡水喝。绿萼梅能疏肝化痰,玫瑰花行气活血,对甲状腺、乳腺结节有辅助作用。
8. 蒲公英茶:适合结节久、但脾胃别喝
蒲公英能清热解毒,结节、息肉时间久了,适量喝点头孢消炎。但要注意:脾胃弱、容易拉肚子的人别喝。
重要提醒:代茶饮只能辅助,不能治病,结节还得遵医嘱治疗。
9. 一定要动起来,别总躺着
李泉旺医生说,痰湿体质的人总觉得累、不想动,但越不动,气血越堵,痰湿越重。每天选适合自己的运动,比如慢跑、散步、打太极,动一动能促进气血运行,帮着排痰湿,还能养脾胃。
10. 别熬夜,睡好养脾胃
睡眠不足容易伤脾,脾一弱,痰湿更难排。尽量早点睡,保证充足睡眠,脾胃才能好好工作。
特别提醒
痰湿体质的调理需要长期坚持,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适合的方法也不一样。如果已经长了结节、息肉,或者痰湿症状严重,一定要先找专业中医辨证,在指导下调理,别自己随便用药!
最好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股票配资中心网站俄军再想消灭乌军远程防空系统变得异常困难
- 下一篇:没有了